扭住关键环节促进经济长期向好——二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
【 字体:
打印
时间:2024-06-24 08:52 来源:大众日报

6月21日上午,满载国产汽车的轮船,从山东港口青岛港鸣笛启航,刷新青岛港今年以来单航次车辆滚装作业纪录。

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,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。而今,全球十大沿海港口中,中国有8个,其中山东占了3个。这是观察山东经济的一个切口,也传递着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和信心。

走在前、挑大梁,首要的是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。经济工作抓好了,走在前、挑大梁才有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,才能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。

(一)

1-5月,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5%。41个大类行业中,有39个实现增长,增长面达到95.1%。

工业稳,经济基本盘才能稳。审视山东经济总量,工业占比近四成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。

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”,在365体育投注,365备用网址: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中,既有对山东高质量发展优势与成色的肯定,也包含对山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殷切希望。

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,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、未来产业超前布局,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,必须进一步巩固优势、锻造长板,把促进经济长期向好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行业层面,要重点推动石化、钢铁、建材等传统支柱行业企稳向好,全力巩固汽车、电子、医药等行业回升势头,加速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行业规模效益,筑牢稳增长基础。

企业层面,对块头大、带动强的骨干企业,要“一对一”精准对接服务,切实发挥其龙头效应;同时要加力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,培育发展一批“独角兽”“瞪羚”企业,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
区域层面,要破除“地域界限”,强化耦合效应,在优化产业布局、整合要素资源、增强产业协同上下功夫,塑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。

事实一再证明,只有更加聚焦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保持战略定力,扭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,才能促进经济长期向好,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
(二)

一个地方的发展,锻长板与补短板,扬优势与挖潜力,从来都是互为补充、相互依存的。

山东有工业经济之“长”,也有个别产业之“短”。比如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规模还不够大。

再比如,服务业增长对GDP的贡献还没有达到预期,现代金融、文体娱乐、非营利性服务业等增速偏低。

但高质量发展,从来充满辩证。回避问题,等于放弃进步。短板在哪里,潜力和空间就在哪里。一味“扬长避短”,只会错失发展机遇,唯有“扬长补短”,深挖潜力,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才能找到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引擎。

最新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。1-4月,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.5%,10大行业门类同比增速“9升1降”。1-5月,“四新”经济投资同比增长9.5%,高于全部投资4.5个百分点;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.0%,同比提高2.9个百分点。透过这些数字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、稳定性和协调性的山东。比起数字本身,其背后的潜力更可贵,也更值得被重视。

“锻长板”与“补短板”两手抓,不仅是一门平衡的艺术,也是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。

着眼补短板、挖潜力,要加快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,促进现代服务业配套完善,持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。尤其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,着力完善“保障+市场”住房供应体系,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,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

(三)

稳定经济增长,关键要强化需求牵引,促进投资、消费、出口协同发力。换句话说,巩固长期向好基础,必须找到“强支撑”。

看消费,今年以来,借着“更新”“换新”的东风,专门生产磁悬浮节能设备的天瑞重工,客户翻番,订单不断;海尔的再循环互联工厂,打通家电换新堵点,畅通循环利用体系,提升了用户换新体验及生活品质。要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,持续扩大有效投资、推动消费扩容提质。

看外贸,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7700.6亿元,同比增长5.5%,其中锂电池、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等“新三样”出口分别增长104.4%、65.3%和95.7%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要深化“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”市场开拓行动,大力开拓东盟、日韩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等重点市场。

招商引资是扩大投资、稳定增长的现实举措。从春节后的“新春第一会”,吹响拓展大招商的号角,到不久前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,提出从八个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山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基础性、战略性工作来抓,把着力点放在完善服务、营造生态、优化环境上,真正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鲜明标识和“金字招牌”,这正是山东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决心与担当。

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,既要看当下之“形”,更要看长久之“势”。按照全会部署安排,着力稳增长、提质效、塑优势、强动力、惠民生,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,我们就一定能扛牢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使命担当,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、彰显新担当。本报评论员)

责任编辑: 韩舟
分享
上一篇: